县财政局局长 姜志山
各位代表:
受县人民政府委托,向大会提交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,请予以审议,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2016年,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,紧紧围绕县委、县政府决策部署,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各项要求,主动适应、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,着力保基本、保民生、促发展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大力培植财源,组织收入,优化支出结构,严格预算约束,深化财税改革,强化财政监管,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地财力支撑。
一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
2016年,完成财政预算总收216663万元,较上年增长12.1%,其中: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完成216608万元,占年初预算100.1%,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90755万元;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19494万元,占年初预算121.6%,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90755万元。具体情况见附表1.
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4838万元,占年初预算138.4%,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59034万元;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90755万元,占年初预算139.3%%,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支出59034万元。具体情况见附表2.
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5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55万元。
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78719万元,占年初预算104%,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76593万元,占年初预算99.9%。
上述预算执行数字在年底决算汇编后还会变化,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做专题报告。
二、2016年主要工作
(一)加强收入组织,提升财政实力
立足主业,坚持依法征管和收入预期管理,协调税务部门依法组织收入,分析研判“营改增”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,积极施策防止税源流失。严格非税收入管理,严防政府财力流失。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16663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12.1%,增收23352万元,占预算任务的100.1%。财政收入总量位于全市第3位,与县域经济发展趋势保持同向。
(二)突出民生为本,优化支出结构
全年我县实施民生工程32项,财政总投资8.6亿元,较上年增长21%,其中:县财政配套2.8亿元,较上年增长47%。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。大力推进教育民生工程,着力加强教育惠民。全县经常性教育支出5.18亿元,较年初预算增长36.3%。投入1.63亿元重点提高基础教育保障水平,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。二是强化社会保障。全面落实国家提高城乡低收入和特殊人群收入的各项政策,全年完成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入78719万元,完成社会保障各项支出76593万元,连续12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,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。三是积极整合涉农资金,支持脱贫攻坚和农业发展,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建设。全县安排涉农资金3.62万元,其中整合资金1.26亿元;安排扶贫专项资金3330万元,帮助困难群众脱贫。四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设立杰出人才奖励专项300万元,专门用于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。积极开展技术工人技能培训,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素养。2016年,企业就业技能培训2529人,企业职工岗位提升培训1280人,财政安排各项培训资金330万元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,办理小额贷款458笔,贷款金额4580多万元,财政贴息216万元。
(三)发挥财政职能,促进经济发展
一是扩大政府有效投资。积极筹措资金,支持十大政府投资工程,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,加强城市老旧小区整治,改善城市功能,增强群众获得感,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7.6万平方米,拨付棚户区改造项目引导资金7000余万元,撬动金融贷款进入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,累计拨付城市污水处理相关支出2065万元。改善农村居住环境,支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2579万元。二是申请和用好政府债券,促进县域经济发展。全年获批省财政转发政府债券13.3亿元,其中政府置换债券11.6亿元,新增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1.7亿元,有效缓解了政府偿债压力,年均节约利息成本约3500万元,有力地支持经济发展。同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严格控制债务规模,实行债务限额管理,债务率、逾期率双双下降。三是认真落实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,顺利完成营改增、资源税改革;清理取消、整合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,减轻企业负担。据测算我县营改增后,减轻企业负担约1.2亿元。
(四)统筹城乡发展,加大服务“三农”力度
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,深化农村改革,贯彻执行国家惠农补贴改革政策,当年完成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,及时按新综补政策兑付强农惠农补贴。全县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.35亿元,其中农业综合补贴9013.55万元。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,2016年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财政资金3954万元。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,2016年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个,产业化补助项目2个,产业化贴息项目4个,项目总投资2923.8万元,工程已全部完工。扎实开展“一事一议”财政奖补工作,全县共安排一事一议项目数97个,当年全部完工,财政奖补投入资金1450万元。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,2016年度午季小麦、油菜投保面积51.91万亩,投保户数2.43万人;秋季水稻、棉花、玉米投保面积59万亩,投保户数2.72万人。加大农村土地确权推进力度,投入资金3658万元,完成土地确权工作。
(五)深化财政改革,打造阳光财政
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,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,积极推进预算评审改革,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管理,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益。顺利完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,现代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全部由征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,有效地减轻了企业税赋,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。二是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。全县共有67个一级预算单位公开了2016年部门预算和“三公”经费预算,公开了2015年部门决算和“三公”经费决算,覆盖范围涉及全县各预算单位及10个乡镇。三是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清查工作。四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。全县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2270笔,平台支付财政资金67514万元,资金节约率达16.5%。五是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。加强“三公”经费常态化监控,建立“三公经费”支出月报、季报制度,全县三公经费支出1093.11万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18.6%。
各位代表:2016年财政部门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全力以赴筹集和争取资金,有效破解刚性支出保障难、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,保障了工资、民生及各项重点支出的需求,财政预算执行平稳,为全县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,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的亟待解决的问题,一是税收收入基础尚不稳固,传统产业、重点行业对财政收入支撑弱化,新的税源增长点真正形成尚需时日,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后劲有待加强。二是各项民生支出增长较快,稳增长、调结构等各项政策落实支出需求较大,财力的增长难以满足支出快速增长的需求,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。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,预算信息公开还不够细致等问题仍然存在。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,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。
三、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
2017年全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:紧紧围绕县委、县政府决策部署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各项措施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;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;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;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;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,盘活存量、用好增量;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确保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支出需要,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;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有效防范财政风险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
(一)一般公共财政预算
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500万元,较上年预算增长12%,其中:上划中央收入77793万元(含出口货物退增值税8000万元),较上年预算增长27.1%,主要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上划中央数增加;地方财政收入164707万元,较上年预算增长6%,主要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减少。
2017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财力为276388万元(上级财政部分转移支付指标尚未下达,预算执行中财力将有所增加),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,当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276388万元。具体见附表3.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
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0750万元,较上年预算增长64.4%;政府性基金支出103980万元,较上年预算增长60%,主要用于城乡事务支出。具体见附表4.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
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0万元,与上年预算持平;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0万元,与上年预算持平。
(四)社会保险基金预算
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58373万元,较上年增长101%;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4869万元,较上年增长100%,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实施。
(五)其他情况
2017年,各预算单位申报在建工程和计划新建工程,政府投资概算预计40亿元,需纳入预算管理,依据地方各级预算按照“量入为出,收支平衡”的原则,将统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、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安排,并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,结合预算安排支付。同时,在预算执行中,将根据上级转移支付情况,依法予以调整。
四、2017年主要工作
(一)坚持稳中求进,大力培植财源。综合运用财政政策措施,统筹做好中央、省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,促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。一是继续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,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,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事项,整合统筹财力支持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和扶贫攻坚。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减税清费各项政策措施,落实取消、停征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各项规定,减轻企业负担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三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,积极采取市场化支持手段,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县内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的投入。大力推广使用PPP模式,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投资,努力破解发展投入不足的困境。四是坚决落实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,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要求,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谋划,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,大力淘汰去除落后产能,推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。为此,2017年安排现代农业、水利建设预算1亿元、工业促进预算1.5亿元、产业引导基金5000万元、城市建设预算2亿元、集镇建设及大墅新城建设资金1.5亿元、科技建设发展资金3000万元、环境保护资金1500万元、绿色发展资金5000万元和扶贫攻坚资金3000万元,并细化到部门及具体项目,支持经济社会发展。
(二)规范征收管理,做强财政收入盘子。履行组织收入的职责,依法依规组织收入。一是加强预期管理。依据年度收入预期目标,加强对收入组织工作的调度和协调,将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合理分解到每月、每季,突出收入质量,抓好收入均衡入库。完善县镇财政体制,增强各级各部门抓收入和协税护税的积极性、责任心。二是创新工作方式。加强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,科学应对各项政策性增收减收因素,做到依法征收、应收尽收。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,落实各相关单位的职责,强化税收保障措施,加强税收源头控管,提高税收征管的精准性。大力推行非税收入电子化缴库,提升非税收入征缴效率。三是挖掘潜力。加大清理规范税费优惠政策执行力度,开展税收重点领域专项稽查,加强欠税清缴和零散税收征缴,充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,进一步提高税收比重。
(三)增强绩效意识,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的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绩效。一是优化支出结构。安排资金始终坚持民生优先,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、市各项民生投入政策,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民生支出需求。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,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加大对村卫生室、镇卫生院的投入,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。清理压减各类工作性中小专项资金,集中财力增加对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的投入。建立完善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定额标准,优化资产配置和支出结构,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。二是加快支出进度。开辟资金下达“绿色通道”,对预算安排的支出,除按进度拨付的支出和预留的不可预见性支出外,原则上在四季度初全部下达到各单位。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,按照依法合规的要求,迅速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,打通资金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防止资金沉淀。三是规范管理。清理取消预算单位除批准设立的工会、基建等特设账户以外的实有资金账户,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单一账户体系。加强县本级大额专项资金管理,并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、投资评审、政府采购、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制度,积极构建安全高效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。四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,严控项目成本,规范支付范围,严格支付程序。
(四)深化财税改革,健全财政运行机制。按照中央、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,认真抓好各项财政改革工作。一是加强统筹。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,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,加强城建税、排污费等相关收入的统筹使用,增加公共预算可用财力。二是推进公开。建立涉密财政信息清单管理制度,除涉密信息外,全面公开财政“四本”预决算、部门预决算、“三公”经费预决算和专项资金分配,探索将政府性债务、重大资产处置、政府采购、绩效评价、非税收入目录清单等财政信息向社会公开,提高财政透明度。三是提高绩效意识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,积极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,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,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预算、调整支出结构、制定完善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。大力推广并规范政府购买服务,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,通过合同、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,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质量管理,提高公共服务质效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,规范资产配置标准和流程,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。四是防控风险。加强债务管理,统筹政府性融资平台管理,促进其向实体性公司转变,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,强化政府性债务举债融资行为和PPP项目运营的财政监督,防控财政风险。加强财政监督,通过开展预算执行监督、预算绩效评价、财政投资评审、财务会计检查等多环节监管活动,把财政监督嵌入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。
各位代表:2017年财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,信心与困难同在。我们将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下,团结进取、扎实工作,努力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,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财政保障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