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。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,多次强调“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;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,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”,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。西王镇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坚定不移将农业发展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,在这片146.9平方公里、拥有7.6万亩耕地的土地上,全方位推动农业发展,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。
“高标准”农田建设,夯实农业发展“硬底盘”。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西王镇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”要求的有力践行。截至目前,我镇已建成53830亩高标准农田。经专业机构科学测算评估,项目投用后,农田机械化作业率将跃升至80%以上,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约30%,亩均粮食产量预计可增长100-150斤,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有力支撑。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田间水利、道路等基础设施,同步增强了农田抵御旱涝灾害能力,让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落地见效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“精耕细作”田间管理,“稻”出丰收新希望。随着气温回升,水稻种植及田间管理工作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。西王镇人大代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情况,指导群众扎实做好春季水稻田间管理工作。在育秧阶段,农技人员指导农户选用优质抗病品种,科学处理种子,培育壮秧;在移栽过程中,严格把控移栽密度,确保水稻植株分布合理,为后期生长创造良好空间。截至目前,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病虫害发生率较去年同期降低了约20%。
样方点“满仓计划”,稳住粮食播种“基本盘”。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,西王镇将耕地保护作为“国之大者”,严格落实样方点满载满种工作,以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。全镇已完成46.53亩撂荒地复耕复种,复种作物涵盖水稻、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。同时,建立耕地动态巡查机制,镇人大代表联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行为,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耕地保护数字化监管,确保耕地数量不减、质量不降。在样方点的示范引领下,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较去年新增 3000余亩,粮食生产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凸显,为端牢“中国饭碗”贡献基层力量。
“特色牌”打出增收新路径,“一村一品”激活振兴引擎。西王镇锚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,以“一村一品”为抓手,深耕特色种植领域,培育出桑葚、富硒米、青玉梨、山地西瓜等特色产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在桑葚产业方面,全镇种植规模已达数百亩,年产鲜果约30吨。通过延伸产业链,将桑葚加工成桑葚酒等产品,实现年产值超50万元,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。随着椒陵风景线的开通,乡村旅游热度攀升,游客纷至沓来,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约20万元,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。
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农业有“新”景、农民有奔头,乡村全面振兴就有源头活水。西王镇在农业发展工作中,凭借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精细的水稻种植及田间管理、扎实的样方点满载满种工作以及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健前行。未来,西王镇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,不断开拓创新,持续推动农业发展工作迈向新的高度,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生机与活力,向着“加快建设农业强镇,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”的目标奋勇前进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