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破解企业用工难题、推动群众就近就业,西王镇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夏季招聘宣传工作,以“零距离”服务架起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“连心桥”,让“家门口就业”从愿景变为现实。
一、网格化摸排,摸清供需“两头账”。西王镇人大发动30余名县、镇两级人大代表,与村组干部、人社专干组成联合摸排小组,以18至59岁劳动力为重点,开展“敲门入户”式信息采集。代表们发挥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优势,逐户记录劳动力技能特长、就业意向、薪资期望等信息,同步梳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意愿。针对企业用工需求,代表们走访辖区及全椒县内重点企业,收集岗位信息并分类整理,形成涵盖“技能清单”“岗位清单”的精准台账,为后续匹配打下坚实基础。
二、线下搭平台,招聘现场“精准牵线”。在夏季招聘会现场,人大代表化身“就业红娘”,设立服务专岗为群众提供“一对一”指导。代表们提前筛选出适合本地劳动力的普工、技工等岗位,现场协助规范发布企业信息,引导群众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岗位。活动中,代表们发放用工宣传册 1000 余份,通过细致讲解岗位要求、薪资福利等内容,提高招聘针对性与成功率,有效推动劳动力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。
三、多渠道发声,织密信息“宣传网”。为扩大招聘信息覆盖面,人大代表们联动多平台开展立体宣传。在基层阵地,代表们协助通过“村村响”广播定时播报、户外显示屏滚动播放招工信息,在村部宣传栏、集镇商超等人员密集区张贴海报、悬挂横幅;在云端平台,代表们利用微信、QQ等社交工具,通过朋友圈转发、群内推送等方式广泛传播信息,并安排专人跟进解答群众疑问。多样化的宣传手段,让企业用工信息知晓率大幅提升,形成“家喻户晓、人人关注”的浓厚氛围。
四、全程优服务,筑牢就业“保障线”。人大代表们不仅当好“牵线人”,更做好“服务员”。对达成就业意向的群众,代表们建立跟踪服务机制,定期回访了解工作情况,协调解决入职后遇到的食宿、通勤等问题;对企业则及时反馈劳动力诉求,推动优化用工环境。通过全程跟进服务,既稳定了就业岗位,又助力企业破解用工难题,实现了“群众增收、企业增效”的双赢局面。
西王镇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承诺,在就业服务中主动作为,用贴心服务让群众就业更省心、企业用工更安心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